寫給自駕旅行新手

新手的美國自駕指南

新手的北加州自駕懶人包

新手的南加州自駕懶人包

新手的西雅圖自駕懶人包

新手的佛州自駕懶人包
優雅的生活|嚴謹的工作|瘋狂的旅行
用寫論文般的研究精神
探索如何將旅程玩的精彩又華麗
A Taiwanese girl trying to balance a “normal” life with a desire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洛杉磯
舊金山
西雅圖
紐約
芝加哥
加拿大
加拿大
紐西蘭
2025 紐西蘭南島 (規劃中
東京。關西 (京都大阪神戶姬路)。東北。北海道。
東京櫻花季
東北櫻花季
關西櫻花季
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茲。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秘魯。智利。玻利維亞。
加勒比海度假趣。貝里斯海島
橫越南美三國:智利秘魯與玻利維亞
奧地利。捷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
北義大利:水都威尼斯與維洛那
葡萄牙里斯本遊記
南德童話之旅
薩爾茲堡
我在布拉格的四天三夜
越南。印尼。泰國。中國。韓國。馬來西亞。
2024 印尼泗水峇厘島
2024 泰國清邁
2024 韓國釜山
2016年的暑假旅行,終於讓我逮到機會造訪一趟拉森火山國家公園。感謝萬里無雲且豔陽高照的好天氣,國家公園裡的景緻比我預期的又好上了許多,藍天白雲,湖光山色,火山再加雪景,這樣多變的顏色組合搭配,相片真的是怎麼照怎麼好看。
這次的拉森國家公園旅行安排與太浩湖一起,天數路線供大家參考:
Day 1 傍晚從舊金山出發,夜宿 Red Bluff (旅館參考: Comfort Inn)。
Day 2 一早前往拉森,約 9 點抵達 Lassen Peak 登山口 (2-3小時),下午走走遊客中心以及景觀公路,傍晚走 Bumpass Hell ( 1 – 1.5小時)。夜宿 Manzanita Lake (在湖邊紮營,如果需要旅館,需回到小鎮 Mineral)。
Day 3 Cinder Cone (3小時)。
公園結束後的建議路線,是由東側經 Reno 前往 Tahoe Lake 待一晚。相關行程安排請參考 ✎美國自駕旅行,就從加州出發!4 條 9-14 天的自駕參考行程。
從舊金山北上來 Lassen 單趟約莫是 4 小時的車程。以這次的規劃來說,這趟加州旅行前後加起來總共十天,Lassen 是行程的前半段,與 Lake Tahoe 放在一起,當作一個圓環玩回舊金山。雖然說排起來是四天,不過第一天到舊金山已經下午 4 點多了,所以選擇第一晚停留在 Red Bluff,第二天才進到Lassen,實際走完一次後覺得,如果能有完整的四天或五天來玩這趟時間上會是更剛好一點的選擇。我們離開 Cider Cone 的時間比預計的晚,還暫停了Reno 吃了一餐,所以到達 Lake Tahoe 天已經暗了,加上在 Lassen 走路走的很累,所以最後真正花在 Tahoe 的時間只有 5 小時左右,有點可惜。
Lassen 公園主要進出口,西側有兩個,由南邊入口進的話會先抵達 Kohm Yah-mah-nee Visitor Center,由北邊的進公園則會先到 Manzanita Lake 。如果單純來一趟 Lassen 且不考慮東側的 Cider Cone 的話,由南邊或北邊的出口進入就沒有太大差別,但以我們的行程來說由南邊入口進公園行程跑起來比較順。
這次的整套行程是以 hiking 為主,所以在參考多方資訊後,拉森的部分選定了 Lassen Peak、Bumpass Hell 和 Cider Cone 三個 trails。第一天進入公園後先停留遊客中心觀賞影片,結束後便前往 Lassen Peak,傍晚時走 Bumpass Hell。隔天早上從北側入口出轉往東邊走 Cider Cone,在 CA-89 轉 CA-44 的交會處 Old Station 稍作停留簡單的吃了早餐 (餐廳 JJ’s Cafe,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如果有計畫在公園玩兩天以上,住宿會是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即使是夏天 7 或 8 月,晚上的氣溫還是有可能低到攝氏 10 度以下,如果有考慮跟我們這次的行程一樣在 Manzanita Lake campsite 紮營,記得要準備足夠的禦寒裝備。如果 Camping 不在考慮範圍,又希望能減少進出公園的時間,另外一個可以考慮的地點則是公園南邊大約 15-20 分鐘車程的小鎮 Mineral,從 Red Bluff 過來走 CA-36 會行經這個小城鎮,鎮上有一些簡單的住宿可以選,省去在營地紮營的麻煩。最後很重要的一點,給考慮紮營的人,Manzanita Lake campsite 有投幣式 shower 可以使用。
既然是個火山國家公園,就順道簡單的提一下公園內火山類型的相關資訊吧。在美國幾個與火山有相關的國家公園,包含了涵蓋四個州土地的黃石 (Yellow Stone)、夏威夷的火山 (Hawaii Volcanoes ),奧勒岡州的魁特湖 (Crater Lake) 和北加州的拉森 (Lassen ),各有各的特色。而拉森最大的特點,我想大概就是公園內囊括了世界上四種主要的火山類型,並且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穹頂火山拉森峰 (Lassen Peak)。看一下國家公園網站的地圖介紹,就會看到各類火山大約的地理分布位置 (可以參考下面的截圖)。
圖中可以看到各類火山區域性的散落在四個區塊,標示粉紅色的指的是公園的地熱區。藍紫色的屬於盾狀火山 (Shield),形成過程是因為熔岩稀釋的關係流動的速度快所以坡度較為平緩,從遠處觀賞形狀就像個盾牌,在 Manzanita Lake 北邊的 Table Mountain 就是屬於此類。在左下角的草綠色,也就是公園東南邊,這類型的火山為層狀火山 (Composite),是由於多次的噴發而層層堆積起來的椎狀火山,公園中的 Brokeoff Mountain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而世界上最被人所熟知的層狀火山毫無疑問的絕對是日本的富士山。
而另外兩種類型囊括了公園裡最知名的 Iconic spots。橘色的,包含有跟公園同名的 Lassen Peak,屬於穹頂火山 (Plug Dome) ,跟前面所提的盾狀火山相反,熔岩密度高流動慢,Lassen Peak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頂火山。紅色的火山渣椎 (Cinder Cone) 則是由火山渣堆積而成的山丘,如果噴發的時間越長,山丘也會越高,公園東北方的這個火山渣椎便直接取用同名 Cinder Cone。
遊客中心裡的介紹影片有對這四種火山做比較詳細的解說,其中還有包含與公園歷史相關的小故事,記得停留觀賞一下。順帶一提,這座 2008 年才落成的 Kohm Yah-mah-nee Visitor Center 有獲得 LEED Platinum 的認證,是環保節能最佳建築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分享一下這趟 1.5 天拉森旅行所行走的三條,我覺得算是拉森裡最具代表性的 Trails: Lassen Peak、Bumpass Hell 和 Cinder Cone。
遊客中心 Kohm Yah-mah-nee,是 Lassen peak 在印地安語裡的名字。
開始旅行之前,特別查詢了一下關於峰頂開放攀爬的日期,原本以為與 Lassen Peak 無緣,但是在詢問 Ranger 時她說上面是有開放攀爬的著實讓我驚喜了一下。雖然不知道網站上為何還有日期限制但看起來至少 2016 年的夏天 (我們去時是 8 月底) 上峰頂的時間並沒有特別的被禁止。
這條步道總長只有 2.5 miles,但在這短短的 2.5 miles 要完成的高度落差是 2000 feet,是個不小的挑戰。此外,路上少有遮蔽物,雖然因為高度的關係即使大太陽下走起來也不炎熱,但防曬工作還是不能少,路上的涼爽很容易讓人忽略毒辣的陽光和曬傷的可能,但防寒衣物也要帶著,看看第一張照片上積雪未退的峰頂,就知道氣溫還是挺低的,加上山頭上如果狂風大作,真的會讓人冷的打顫,總言而知,就是既要防曬又要禦寒的健行步道。
這邊是步道的入口處,停車場的車子並不多。比起像是優勝美地或國王峽谷等國家公園的人山人海,拉森寧靜了許多,以為公園裡的旅客少,但晚上到了營地才發現遊客還是挺多的,離我們紮營不遠處的 Camping cabins 幾乎每棟門前都有停車。
向南面的視角,可以欣賞到路上曾經過的 Lake Helen。
不同於對加州國家公園山川景色秀麗的印象,拉森裡看到的多是光禿禿的岩石與土地,還有矮小的樹叢點綴在其中,但這些岩石有灰有黑,有些則為暗紅或咖啡,加上樹叢的綠,天空湖水的藍,還有積雪的白,多變的色彩交織在一起,拉森的景緻我覺得一點都不會遜色於其他有著大山大水的公園。
途中的一個休憩點,可以瞭望公園外的景色,這個視角是面向公園北邊的方向。
隨著步道越走越高,一路上這樣的奇形怪石也就越來越多。
前面兩個小小的人影便是這次跟我一起旅行的朋友。
我們約莫快 11 點時開始走這個步道,在 1 點 15 分左右來到這裡,只要跨過積雪沿著步道而上我們就會站在拉森峰上完成今天最重要的目標。健行上來的人不少,但真正攀爬到頂點上的人卻不多,不過在那個小小頂點上的景色其實在這個地方看得是一樣的,所以即使沒有爬上去也沒有任何損失,但既然都走了 2.5 miles 上來了,峰頂又有開放,這種可以拿來說嘴的事當然是一定要去完成一下。
回頭望去才發現看的見我們走過的步道,原來坡度如此的陡峭,綿延不絕的之字形,看起來就很有成就感 : )
峰頂上的三角點。
登上峰頂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個地方就坐然後悠閒的吃個午餐,接著才開始取景拍照。大約待了將近一小時的時間我們才離開。
相較於 Lassen Peak,Bumpass Hell 平易近人了許多。
由於夏日的日照時間長,在走完 Lassen Peak 後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完成 Bumpass Hell。如果搜尋一下相關的健行資訊,很多人會提到這裡是個黃石公園縮小版,但黃石我還尚未去過,所以覺得這個步道是個很不錯的健行路線。單程只有 1.5 miles,先下後上,但坡度起伏小,是個老人小人都合適的步道。
如果有先看過遊客中心的介紹影片就會知道,關於這個地方的發現者 Kendall Vanhook Bumpass,和他曾不小心失足踩進滾燙水池中而廢了一條腿的故事。
在這個地熱區三個主要可以觀賞的東西有熱泉 (Hot Pool )、噴氣孔 (Fumarole) 和泥鍋 ( Mudpot)。
這些滾燙的水主要來自於雨水與融雪,滲透到地底下後被地表下炙熱的岩石加溫在上來到地面,造就了這個公園的地熱景象,這也是證明這裡的火山依然活耀,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噴發……
看看這些鮮豔的藍色黃色,加上灰色白色,詭異的色彩組合,真的是宛若來到異世界般。
行走這個步道是一個很難形容的體驗,他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雖然在幾個地方看過 Crater,但這是第一次自己親自爬上來,還可以選擇下到火山口,他的景也很獨特,可以在一堆灰呼呼的砂岩中看到不知道如何生長出來的小樹與周遭橘紅色系搭配的 Painted Dune。雖然有這麼多的特殊,但我應該不會想再走第二次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步道雖短,但走在一個大斜坡的沙地真的是個要命的折磨,此外步道上,就如下圖所見,沒有遮蔽物,所以走起來很曬,但上到頂端後風又很大,所以其實有些冷。
Cinder Cone 並不在公園的主要道路上,而是在公園的東北角,最早的時候 Cinder Cone 這個區域與 Lassen Peak 這個範圍其實是分開的兩座 National Monument,是一直到 1914 年後兩個地方才被合併成今天的國家公園。從公園的主要幹道一路開到 Cinder Cone 的 Trail head 需要約莫 1 小時左右,在路程的最後會開一段 Unpaved 的道路。(關於車程: 公園主要幹道向北開,經過 Old Station 後沿 CA-44 直到看到 Butte Lake 的牌子後右轉進去直到底。)
不論是從遠方看過來,或者是站在 Trail 向下看,都會覺得坡度看起來還好,唯有實際走上來才能感受到爬上這段路的艱辛…… 跨一步往下滑半部,真的是事倍功半的最好寫照。在照片的左側那團黑乎乎的地方是在這個 trail 上可以欣賞的另一個景觀 Fantasic Lava Bed。
當初沒有將廣角鏡背上去,以 iphone Pano 功能照的又不盡如人意,這是後來用軟體拼接將單眼裡的相片總和起來的解果,可以看到整個 Crater 的大小。右上角處有少許白雪覆蓋的山峰便是幾乎無所不在的 Lassen Peak。
前面提到過 carter 是可以走進裡頭的,大部分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走上來,願意再走到裡面的人並不多,就這麼剛好的有位仁兄特地下到裡面一探究竟,下面這張鏡頭捕捉到了這位勇者的身影,可以跟在 Crater 頂端上的兩位 Hikers 一起當個比例尺。
大多數的人會做的事便是繞著這個 Crater 行走一圈。繼昨天爬完 Lassen Peak 和 Bumpass Hell 後,在 Crater 上的這些小坡度便變得艱辛了起來,但本著應該不會再來爬第二次的心情,我決定把它完整的繞完。
除了欣賞 Fantastic Lava Bed, 周圍最醒目的景觀便是 Painted Dune,當初是看到他們的照片進而吸引我到這個地方來的,而整個拉森國家公園的景緻也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 )